[潮新聞]大學生團隊研發主動式膠囊內窺鏡 有望革新消化道診療
近日,中國計量大學一支本科生跨學科團隊研發的主動式膠囊內窺鏡系統,憑借磁驅動、空間磁定位及圖像拼接技術,為消化道疾病診斷開辟新路徑。
團隊設計的主動式驅動器,利用外部磁場可在±10cm范圍內對膠囊進行精準操控,使膠囊在消化道內的運動軌跡可控。相比傳統被動式膠囊內窺鏡,它能夠靈活抵達特定檢查區域,消除檢查盲區,顯著提升了檢查效率與準確性。
針對膠囊內窺鏡在復雜人體環境中的定位難題,團隊研發的空間磁定位系統,依托傳感器陣列實現精準位姿確定,實現了位置誤差<1.5mm,姿態誤差≈1.2°,如同為膠囊配備了“北斗導航”。在圖像拼接技術上,團隊通過創新算法將局部圖像自動合成 360°全景圖,為疾病診斷提供全面清晰的數據支撐。
“在研發過程中,我們一直琢磨怎么讓膠囊內窺鏡更‘聰明’。這款主動式膠囊內窺鏡打破了傳統設備只能‘隨波逐流’的困境。它能悄無聲息地在消化道里移動,就像給醫生派了個靈活的‘偵察兵’,哪里有病灶,就能精準‘定位’到哪里,還能把周圍情況 360°無死角拍下來。”項目負責人、中國計量大學計測學院王怡心眼中滿是自豪,“尤其是在早期胃腸道癌癥篩查上,這技術太關鍵了!它未來很可能會改寫消化道疾病的診療‘劇本’,幫助更多患者。”
目前,該項目已完成倫理報備,即將進入動物試驗階段。
多位消化道領域專家認為,這款新型膠囊內窺鏡將大幅提升患者檢查舒適度及診療效果,有望成為消化道疾病預防與診斷的“利器”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龔渭華表示:“從臨床實踐角度來看,這項技術對于提升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生存率意義重大,我們十分期待它的進一步發展。”
“團隊將繼續深化合作,通過不斷創新實踐,加強儀器科學、幾何量計量與醫學交叉研究。在計量與醫學協同發展的道路上,把每一個數據精度的提升、每一項技術的突破,轉化為守護大眾健康的堅實力量,真正讓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進千家萬戶。”團隊指導老師孔明教授說。
鏈接:https://tidenews.com.cn/news.html?id=3120119&source=weixin
科技金融網、浙江教育強國號、杭州新聞、杭州網、中國教育在線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。